甘某3等與甘某5等遺囑繼承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

實務研究467字數(shù) 5961閱讀模式

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

民事二審判決書

遺囑繼承糾紛(2021)京02民終6856號

上訴人(原審被告):甘某1,男,1956年11月27日出生,住北京市海淀區(qū)。
上訴人(原審被告):甘某2,男,1986年5月30日出生,住北京市西城區(qū)。
二上訴人之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:張荊,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。
二上訴人之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:張莉,北京市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。
上訴人(原審被告):甘某3,男,1947年3月23日出生,住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(qū)。
委托訴訟代理人:張霞,北京盈科(太原)律師事務所律師。
委托訴訟代理人:師瑞麗,北京盈科(太原)律師事務所律師。
被上訴人(原審原告):甘某4,男,1952年5月7日出生,住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(qū)。
委托訴訟代理人:王佳,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。
被上訴人(原審被告):甘某5,女,1955年7月31日出生,戶籍地北京市西城區(qū)。

一審法院經(jīng)審理查明:甘某8與前妻生育一子甘某3。后甘某8與譚某1結婚,生育三子一女,分別為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9、甘某5。甘某3與譚某1未形成撫養(yǎng)關系。譚某1于2018年12月3日去世,甘某8于2019年2月25日去世。甘某9與張某2生育一子甘某2,于2009年9月5日離婚,后甘某9未再婚。甘某9于2020年10月31日去世。
2207號房屋登記在譚某1名下,系甘某8與譚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。
2016年6月22日,譚某1立自書遺囑,記載:“立遺囑人:譚某1……我立本遺囑將屬我所有的房產(chǎn)做如下處理:一、坐落在北京市豐臺區(qū)×××2007號一套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房產(chǎn)所有權登記人為我本人,全部遺留給我的兒子甘某4個人所有。立遺囑人:譚某12016年6月22日。鑒證人:侯某1,侯某2?!?br /> 2018年2月4日,譚某1又立自書遺囑兩份,其中一份記載:“立遺囑人:譚某1……我的遺囑是:坐落在豐臺區(qū)×××2207號住房,建筑面積100平方米。我是房屋所有權登記人,在我辭世后,住宅所有產(chǎn)權全部由我的兒子甘某4繼承。我曾在2016年6月22日作出相同遺囑時,錯將住宅門牌號寫成2007,在此聲明更正。立遺囑人:譚某1。2018年2月4日。見證人:侯某2、康某1。”另一份記載:“立遺囑人:譚某1……我的遺囑是:我與丈夫甘某8共有財產(chǎn)按法律規(guī)定我的占有份額全部由我兒子甘某4繼承。立遺囑人:譚某1。2018年2月4日。見證人:侯某2、康某1?!?br /> 2016年6月28日,甘某8留有代書遺囑,記載:“立遺囑人:甘某8……我的遺囑是:1.坐落在北京市豐臺區(qū)×××2207號住宅,建筑面積100平方米,房屋所有權人是我的妻子譚某1和我共有,各占50%,在我辭世后,我在×××2207號住宅的所有產(chǎn)權由我兒子甘某4繼承。2.本遺囑一式兩份,我和甘某4各執(zhí)一份。3.說明:我雙手抖動,不能寫字,請見證人張某1女士代寫,由我口述?!边z囑下方“立遺囑人,2016年6月28日”系代書人張某1書寫,“甘某8”系甘某8書寫。下方有兩個見證人張某1、宗某1簽名及簽署日期,張某1在自己名字上按捺指印,宗某1在自己名字旁按捺兩枚指印。
庭審中,張某1、宗某1出庭作證,甘某4亦提交了甘某8代書遺囑的錄像,以證明遺囑真實性。
庭審中,康某1出庭作證,欲證明2018年2月4日譚某1自書書寫了兩份遺囑,譚某1意識清醒。
另查,甘某8名下銀行存款有:
①華夏銀行尾號1460卡余額7215108.25元;
②民生銀行尾號6580卡300萬元理財本息,以到期后銀行查詢本息金額為準;
③中國工商銀行尾號6865卡余額708312.75元;
④中國工商銀行尾號7923卡余額1073144.13元。
上述甘某8的銀行卡均在甘某1處。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2均認為甘某8名下存款及理財系甘某8與譚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,甘某3認為甘某8名下存款及理財系甘某8的個人財產(chǎn)。
譚某1名下銀行存款有:
中國工商銀行尾號1659卡余額10419.55元,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2表示甘某1為譚某1養(yǎng)老送終,譚某1名下存款已用于其喪葬事宜,故均不要求分割此款項。
譚某1的撫恤金213374元,由甘某12019年3月7日領取。甘某1主張撫恤金已于2019年1月3日、2月2日給了甘某4共20萬元,甘某4表示否認,稱其與甘某1有其他借貸關系。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2表示撫恤金應在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2、甘某5之間平均分割,甘某3表示撫恤金應在甘某8、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2、甘某5之間平均分割后,甘某8分得的部分,甘某3有權繼承。
2019年3月12日,甘某1從甘某8民生銀行卡中拿出100萬元,在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9、甘某5、甘某3之間進行平均分配,每人各得20萬元,甘某5的20萬元由甘某1保管,但被甘某1用于購買甘某8在北京市九公山長城紀念林墓地。甘某4、甘某3要求上述100萬元應計入遺產(chǎn)總額,依法進行分割。甘某1、甘某2認為100萬元已在繼承人中進行分割,不應重新計入遺產(chǎn)總額,重新分割。
2019年3月29日,甘某1為甘某8、譚某1購買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,支出29406元。甘某1要求上述費用從遺產(chǎn)中扣除。甘某4不予認可,認為該費用已從甘某8民生銀行卡中直接支付,不應從遺產(chǎn)中扣除。
2019年7月24日,甘某1、甘某9為甘某8重新購買北京市九公山長城紀念林墓地,支付812700元,812700元的構成為甘某1于2019年3月12日從甘某8華夏銀行卡中支出的54萬元,甘某5保存在甘某1處的20萬元,甘某1墊付的5700元以及甘某9墊付的67000元。甘某1、甘某9要求墊付的費用從遺產(chǎn)中扣除。甘某4、甘某3不予認可,認為在已經(jīng)為甘某8、譚某1購買了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的情況下,未與其他繼承人商量,再次高價購買北京市九公山長城紀念林墓地,無此必要,且甘某1未提供墓地購買合同,故不同意甘某1、甘某9墊付的費用從遺產(chǎn)中扣除,54萬元應重新計入遺產(chǎn)總額。
甘某1在甘某8去世后通過銀行轉賬給保姆支付工資2萬元,要求從遺產(chǎn)中扣除。甘某4、甘某3不予認可,認為該2萬元系甘某1于2019年3月8日從甘某8華夏銀行卡中轉出,不應從遺產(chǎn)中扣除。
一審法院認為:遺產(chǎn)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(chǎn)。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。繼承開始后,按照法定繼承辦理;有遺囑的,按照遺囑繼承。譚某1分別于2016年6月22日、2018年2月4日立自書遺囑三份,遺囑均由譚某1親筆書寫,簽名及日期,符合自書遺囑的形式要件及實質要件,為有效遺囑。甘某1、甘某2、甘某3認為譚某1立遺囑時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,從而遺囑無效,證據(jù)不足,法院不予采信。甘某8于2016年6月28日所立代書遺囑,有兩名見證人在場見證,由其中一人代書,注明了年、月、日,甘某8以及兩名見證人簽名,符合代書遺囑的形式要件及實質要件,為有效遺囑。甘某1、甘某2、甘某3認為甘某8立遺囑時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,見證人身份不符,從而遺囑無效的意見,法院不予采信。2207號房屋系甘某8與譚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,甘某8與譚某1去世后,依照二人的遺囑,2207號房屋由甘某4繼承。故甘某4要求2207號房屋由其繼承,要求各繼承人配合辦理房屋產(chǎn)權過戶手續(xù)的訴訟請求,法院予以支持。甘某8在華夏銀行、民生銀行、中國工商銀行名下的存款及理財,系甘某8與譚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,甘某8所占部分由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9、甘某5、甘某3繼承,甘某9去世后,其從甘某8處繼承的遺產(chǎn)由甘某2繼承。譚某1所占部分依據(jù)譚某1所立遺囑,由甘某4繼承。甘某1擅自做主給甘某4、甘某9、甘某3轉賬各20萬元,應重新計入遺產(chǎn)依法分割。甘某1支取甘某8銀行卡內74萬元用于重新購買北京市九公山長城紀念林墓地,未與甘某4、甘某3協(xié)商,且未提供墓地購買合同,僅提交墓地發(fā)票,甘某8、譚某1亦未葬在此墓地,故對此74萬元,應重新計入遺產(chǎn)依法分割。撫恤金非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財產(chǎn),不屬于遺產(chǎn)范圍,但可以在被繼承人近親屬間進行分配。譚某1的撫恤金于2019年3月7日下發(fā),甘某8已去世,其近親屬為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9、甘某5。甘某9在訴訟過程中死亡,甘某2系譚某1之孫,故譚某1的撫恤金在甘某4、甘某1、甘某2、甘某5之間進行平均分配。甘某3稱譚某1的撫恤金甘某8應當享有,繼而甘某3有繼承的權利,法院不予采納。甘某1稱撫恤金已支付給甘某420萬元,時間在撫恤金下發(fā)之前,不符合平常邏輯,法院不予采信。

甘某3上訴請求:1.請求法院撤銷一審判決,將本案發(fā)回重審或依法改判甘某8名下存款應作為其個人財產(chǎn)予以分割繼承;2.改判甘某8賬戶內的喪葬費、撫恤金為其個人所有之財產(chǎn),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;3.改判譚某1的遺產(chǎn)和撫恤金由甘某8繼承必要份額;4.改判甘某8的遺囑無效;5.本案一、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。事實與理由:一、甘某8名下所有賬戶內的存款均屬于其個人婚前財產(chǎn),不屬于與譚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,不應分割;二、我認為本案所涉自書遺囑與代書遺囑不滿足法定的形式與實質要件,應為無效遺囑,應當按法定繼承依法進行分割;三、認可案涉房屋是甘某8與譚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;四、甘某8名下的喪葬費、撫恤金不應認定是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,當時譚某1已經(jīng)去世了,該部分遺產(chǎn)應作為甘某8的個人遺產(chǎn)由各繼承人均分;五、譚某1去世后同樣存在撫恤金,甘某8作為其配偶應對此有繼承權,故甘某8去世后,我對此也應有繼承的權利。此外,甘某5現(xiàn)在下落不明多年,一審法院將甘某5應繼承的撫恤金交由甘某1保管我不認可,應進行凍結或保全,不能由甘某1繼續(xù)持有。
甘某3就甘某1、甘某2之上訴請求與理由,發(fā)表如下意見:譚某1有無精神病無法論證,我和譚某1沒有一起居住生活過,所以不清楚,因此譚某1所做遺囑的效力我不發(fā)表意見。但甘某8的遺囑是無效的,因為甘某8在自書遺囑時代書人張某1是甘某4找來的保姆,既是記錄人也是見證人,我認為存在利害關系,宗某1作為甘某8遺囑的見證人一審也表示自己是甘某4的多年好友,因此其本身不符合見證人的資格要求,且遺囑上并沒有捺印也沒有寫明年月日,故甘某8所立遺囑無效。
甘某1、甘某2就甘某3之上訴請求與理由,發(fā)表如下意見:1.甘某3認為甘某8的遺囑無效且按照法定繼承我方認可;2.我方對甘某3關于甘某8和譚某1的夫妻財產(chǎn)約定的意見不認可,一審法院對此判決認定事實清楚;3.甘某3對于甘某8應分得譚某1撫恤金的主張我方不認可,譚某1的撫恤金領取時間是2019年3月7日,此時甘某8已經(jīng)去世,一審法院對此認定正確。甘某3要求分割甘某8的撫恤金我方不持異議;4.關于甘某3所說的甘某1領取了甘某5所分得的費用,我方認為甘某5的該項權利經(jīng)過司法程序且有法律文書記錄在案,是一項甘某5可以隨時行使的權利,其他當事人對此安排不應提出異議;5.一審法院對于甘某8名下的財產(chǎn)屬于其與譚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的認定正確,不同意甘某3的相關意見。
甘某4辯稱,同意一審判決,不同意各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和理由。發(fā)表如下意見:1.關于案涉遺囑效力。譚某1、甘某8所立遺囑有效,二人均具有行為能力。甘某8所立遺囑已經(jīng)提供了同步錄音錄像,遺囑內容是甘某8自己打印生成,甘某8在訂立遺囑時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,對于自己掌管的1300多萬元財產(chǎn)進行投資理財及甘某8每月支付保姆工資均可看出其具有行為能力。關于譚某1的抑郁狀態(tài),我認為每個人在有壓力時都有,不能證明其沒有行為能力,且一審法院也詢問過雙方是否需要司法鑒定,但雙方都表示不需要鑒定。各份遺囑都表明了相關財產(chǎn)是給我的,并沒有給其他子女的意思。2.案涉財產(chǎn)屬于二被繼承人的共同財產(chǎn),甘某3無法證明二被繼承人施行的是分別所有制,且遺囑也能證明財產(chǎn)是其二人共同財產(chǎn)。3.根據(jù)一審庭審情況,我對于二被繼承人也盡到了較多的贍養(yǎng)義務,甘某1主張自己盡到較多的贍養(yǎng)義務要求多分遺產(chǎn)我不認可。4.甘某8的喪葬費問題,一審各方均未提出,因此對于甘某8的喪葬費、撫恤金的情況我不清楚,但同意一審法院的認定。5.一審法院對于譚某1的喪葬費、撫恤金的處理正確。6.一審法院處理甘某5應得的遺產(chǎn)份額的方式我亦認可。
甘某5經(jīng)本院公告?zhèn)鲉?,未到庭應訴,亦未作答辯。
本院認為:根據(jù)我國法律規(guī)定,當事人有答辯并對對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(jù)進行質證的權利?,F(xiàn)甘某5經(jīng)本院合法傳喚,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應訴,視為其放棄了答辯和質證的權利,本院依法缺席審判。
本案的爭議焦點為:1.一審法院認定甘某8與譚某1在夫妻關系存續(xù)期間所獲財產(chǎn)為其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是否適當;2.一審法院對于案涉遺囑的效力認定是否適當;3.一審法院對于二被繼承人所留遺產(chǎn)分配是否適當。
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(jù)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(jù)的事實,應當提供證據(jù)加以證明,但法律另有規(guī)定的除外。在作出判決前,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(jù)或者證據(jù)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,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。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(jù),經(jīng)審查并結合相關事實,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,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。
關于爭議焦點一,甘某3上訴認為甘某8與譚某1生前曾簽訂“分居協(xié)議”,故二人去世后所遺留財產(chǎn)為各自名下個人財產(chǎn)。甘某3在本案一審審理期間曾提交甘某8與譚某1所訂立的上述協(xié)議副本,并在本案二審期間提交甘某8的香港身份證件等證據(jù),欲證明前述上訴主張。我國法律規(guī)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(xù)期間所得的財產(chǎn)以及婚前財產(chǎn)歸各自所有、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、部分共同所有。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。本院認為,甘某3所提交的“分居協(xié)議”并非原件,且本案其他當事人均否認“分居協(xié)議”的存在,不認可前述“分居協(xié)議”的真實性,譚某1在本案所涉自書遺囑中,亦曾寫明其與甘某8之間存有夫妻共同財產(chǎn),故甘某3在本案一、二審所提交之證據(jù)未能形成證據(jù)鏈條,一審法院結合在案證據(jù)和已經(jīng)查明的事實,綜合考量未予認定被繼承人甘某8與譚某1婚姻期間采取分別財產(chǎn)制,并無不當,本院對此不持異議。甘某3相關上訴請求,依據(jù)不足,本院無法支持。
關于爭議焦點二,本案一審中,甘某4提交了譚某1所寫自書遺囑與甘某8所立代書遺囑。其中,譚某1所立自書遺囑上均有兩位見證人之簽名;甘某8所立代書遺囑上亦有兩位見證人之簽名,并配有甘某8立遺囑時的錄像。我國法律規(guī)定遺產(chǎn)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(chǎn)。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。繼承開始后,按照法定繼承辦理。有遺囑的,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。按照法定繼承辦理的,繼承開始后,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,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。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(chǎn)贈給國家、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。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,簽名,注明年、月、日。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,由其中一人代書,注明年、月、日,并由代書人、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。與繼承人、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。結合在案證據(jù),本院對于本案所涉遺囑效力問題作如下分析:1.關于甘某8與譚某1精神狀態(tài)問題。本案中,甘某3、甘某1、甘某2在其上訴狀中均認為甘某8與譚某1在立遺囑時均不具行為能力。本院經(jīng)核查一審庭審筆錄,在一審中,法官已經(jīng)明確詢問各方當事人是否就案涉遺囑提起行為能力鑒定,各方當事人包括本案的三上訴人,均表示不申請鑒定。故一審法院結合在案證據(jù),綜合考量,認為本案二被繼承人在立遺囑時具有行為能力,理據(jù)較為充分,本院對此不持異議。2.遺囑見證人資格問題。一審中甘某8所立代書遺囑的兩位見證人均出庭作證,接受質詢。甘某3、甘某1與甘某2在其上訴狀中均認為甘某8所立代書遺囑見證人不具有法定見證人資格,但本案三上訴人均未提交充足的證據(jù)予以佐證,應就此承擔舉證不利之后果。一審法院在已經(jīng)查明的事實基礎上,結合兩位見證人在法庭上接受質詢的情況,認定此二人與案涉遺囑中的繼承人甘某4之間并無法律上的利害關系,具有見證人資格,并無不當。本院對此予以確認。綜合以上兩點,本院認為,一審法院結合在案證據(jù)與已經(jīng)查明的事實,認定譚某1所立自書遺囑與甘某8所立代書遺囑均符合法律規(guī)定合法有效,具有事實與法律依據(jù),本院對此不持異議。甘某3、甘某1、甘某2相關上訴請求與主張,依據(jù)不足,本院實難予以采信。關于甘某1、甘某2所稱,甘某4并未提交譚某1立自書遺囑時錄像一節(jié),本院認為,我國法律對自書遺囑的法定形式之要求,并未包含對于遺囑形成過程予以同步錄像,甘某4是否提交錄像,不影響譚某1自書遺囑的效力認定。且本案所涉譚某1自書遺囑上還有見證人之簽名,一審中見證人之一康某1亦曾出庭作證,一審法院參考出庭證人所做證言,結合在案證據(jù),認定譚某1自書遺囑有效,符合法律規(guī)定,本院對此不持異議。甘某1、甘某2前述上訴主張,依據(jù)不足,本院無法采信。
關于爭議焦點三,一審法院在認定案涉遺囑合法有效的基礎上,對于二被繼承人所留之財產(chǎn),遺囑中涉及的部分按照遺囑內容予以分割,剩余部分按照法定繼承予以分割,符合法律規(guī)定,本院對此予以確認。關于譚某1、甘某8之撫恤金、喪葬費處理問題,本院認為,二被繼承人之撫恤金、喪葬費雖不屬于遺產(chǎn),但考慮到前述費用的性質,一審法院比照遺產(chǎn)予以分割,未嘗不可,本院對此不持異議。關于甘某1、甘某2上訴所稱墓地費用一節(jié),本院認為,依據(jù)在案證據(jù),無法證明其為父母選擇墓地已經(jīng)獲得所有繼承人之同意,故其使用父母遺產(chǎn)購買墓地之行為沒有正當性繼承,本院對于其相關上訴主張難以支持。關于甘某1方上訴稱甘某1應甘某4之要求,曾向甘某4轉賬20萬元一節(jié),本院認為,甘某1方并未提交充足證據(jù)證明其前述主張,故應就此承擔舉證不利之后果,一審法院未予認定相關事實,并無不當,本院對此予以維持。

綜上所述,甘某1、甘某2、甘某3的上訴請求均不能成立,均應予駁回;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,適用法律正確,應予維持。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》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(guī)定,判決如下:
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。
公告費500元,由甘某1、甘某2共同負擔250元(甘某1已交納),由甘某3負擔250元(于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7日內交納)。
二審案件受理費104300元,由甘某1、甘某2共同負擔52150元(甘某1已交納),由甘某3負擔52150元(已交納)。
本判決為終審判決。

審判長魏曙釗
審判員屠育
審判員劉艷
法官助理彭媛媛
書記員孟董娜

2021-08-04

(本文來自于網(wǎng)絡,本網(wǎng)轉載出于學習之目的,相關人員如有異議可以短信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)